青春豫有引力|行走的课堂,小会抱着沉甸甸的投稿箱来咯~

发布者:会计学院发布时间:2024-08-16浏览次数:13

本次活动会院学子们的积极参与,不仅加强了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23财管303班 司圆圆

绿色守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金山银山本质上指的是矿山、油田、煤田等,是采掘、开发矿产资源的场地。绿水青山是指美好的山河、良好的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适宜的环境。

为了进一步了解祖国治沙情况及,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黄河治理成就,我们重走黄河路,前往兰考黄河东坝头考查学习。

黄河最后一道弯位于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这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是黄河治理的历史见证。站在东坝头,可以感受到黄河那奔腾不息、波澜壮阔的气势,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

自然灾害的警示:黄河多次决口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参观东坝头,可以深刻体会到自然灾害的残酷性,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族精神的力量: 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为黄河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参观黄河最后一道弯,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随着黄河治理工程的不断完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得以实现。

“黄河之水天上来”,为治理好这条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兰考人民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坝。成员们询问了老一辈兰考居民当时的黄河河况,聆听了兰考人民自己的“治黄”故事,感慨万千。站在“双重檐,宝盖顶”的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中,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参观东坝头,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参观黄河最后一道弯,可以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更好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指导老师:李聪聪

23审计301班韩绮欣

豫有引力青年行实践感悟

今天,我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参观了苏州革命博物馆。这座承载着苏州地区革命历史的殿堂,我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踏入博物馆,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展览的珍贵照片、一件件真实文物、一生动的影像资料,都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苏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苏州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让我体会到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些陈旧的武器、泛黄的书信、斑驳的勋章,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与壮烈。每一个展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对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肃然起敬。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苏州人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苏州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是学生,是青年志愿者,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品。这让我感到欣慰,革命精神正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不息。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从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走出苏州革命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苏州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王俊博

23财税301班 孙蕾蕾

田间的玉米地

大雨过后,我走进那片熟悉的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倒伏的玉米地,这景象让我的心猛地一沉。

原本挺拔的玉米杆,如今东倒西歪地躺了一地,像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败下阵来的士兵,狼狈而又无奈。那翠绿的叶子,不再精神抖擞地舒展着,而是无力地贴在地上,沾染了泥水,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玉米棒子也不再骄傲地挺立着,有的被压在下面,有的歪斜着,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

我的脚步在这片倒伏的玉米地中显得格外沉重。每迈一步,都能感受到脚下那被压弯的玉米杆发出的“嘎吱”声,仿佛是它们在痛苦地呻吟。看着这些倒下的玉米,我仿佛能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从播种、施肥,到除草、灌溉,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和期望。而如今,一场大雨,让这一切努力都可能化为泡影。

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这不仅仅是对这片玉米地的惋惜,更是对农民们心血付诸东流的痛惜。他们一年的辛苦,一年的期盼,可能就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而破碎。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狼藉时那失望和无奈的眼神。

然而,在这悲伤之中,我也看到了一丝希望。有些玉米杆虽然倒下了,但它们的根部依然顽强地扎根在土地里,仿佛在等待着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这让我想到了人生,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就像这片玉米地遭遇了大雨的侵袭。但只要我们的根基还在,只要我们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阳光和希望。

我蹲下身来,扶起一棵倒伏的玉米杆,轻轻地为它拂去叶子上的泥水。尽管它可能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茁壮成长,但至少在这一刻,我想给它一点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为这片玉米地,为辛勤劳作的农民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在这场灾难之后,重新振作起来,找到弥补损失的方法。

站起身来,望着这片倒伏的玉米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片土地教会了我坚韧和不屈,让我明白生活中总会有风雨,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雨过天晴的那一天。我相信,这片玉米地在经历了这场磨难之后,也一定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在经历了挫折之后,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指导老师: 王俊博

23会计304班张懿晨

红色印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今天我走进了我家乡的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载体,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该馆有确山古代史、确山革命史、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展等展览,现有馆藏文物491件(套),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确山的红色文化。

我用脚步丈量这个占地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格的青砖小瓦的三进院建筑遗址用了1900步,但我想他们的精神无法丈量。随后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我看到了“全国红色第一县”的牌匾,自豪感、敬佩感令我肃然起敬。后在讲解下我了解到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是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建立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1927年,经周恩来同志直接指导,在中共河南省委、驻马店特支领导下,杨靖宇、张家铎、李鸣岐等共产党人率确山数万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暴动,夺取了县政权,于1927年4月24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较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迎接北伐革命军进入河南。

访确山县文旅局张春生同志,“临时治安委员会是大革命时期通过组织农民暴动推翻旧的军阀政权,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府,在我党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确山农民暴动消灭了北洋军阀魏益三驻确山的第三军200多人,确山县农民自卫军探索了武装斗争与革命政权相结合,统一战线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政权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农民运动模式,为中国革命事业积累了经验。确山农民暴动的胜利,沉痛打击了封建势力,为北伐军入豫作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了解了这一红色文化后我的心中不由得产生沉重感,我深感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在静谧的馆内,历史的照片和文物让我仿佛穿越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每一个展示的故事都让我感受到先烈们为国捐躯、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这些历史的瞬间,不仅深刻教育我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激励我要继承和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无处不体现着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我想我作为年轻一代,应传承好红色基因,将对工作的热爱凝聚在为民操办的各种小事当中,秉承群众之事无小事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当代年轻人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闪光,应该在想干事、多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等多方面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我们终将会成为勇攀高峰的勇者,成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年轻一代。

图1.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

图2.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

图3.全国红色第一县牌匾

图4.

李鸣岐参与六大时给中央写的关于起义的报告和刘店秋收起义时用的武器以及通关边防印

指导老师: 王希冉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品味厚重历史、感悟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了青少年蓬勃向上的独特风采!

—END —

文章来源:会计学院全体学生

图文排版:郭梓彤

责任编辑:王希冉

审核:梁静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