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活给了同学们较多的自由,大家在校生活丰富多彩,并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安排学习、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并且意味着大家即将开启了人生更独立的成长发展阶段。然而大学三年,每一次假期的到来,都会让同学们心心念念,更有甚者刚开学就数着放假的日子。但当刚放假的喜悦被慢慢抹平以后,一些问题逐渐展露了头角。
同学们之所以如此“钟情”于假期,往往是因为离家这么久,再次回到父母身边就会勾起我们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假期的到来意味着与父母分离之后的再次融合,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还是个人心理距离,都开始安然享受暂时的“心理退行”。但同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在家长时间与父母相处会因为“过度亲近”而引发亲子矛盾,存在典型的“三天小宝贝”现象,时间越长,尤其是在控制力强的家庭氛围里,正处于成人早期发展阶段的同学们由于心理自主意识强与“控制型”父母之间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激化亲子矛盾。在此提醒同学们:当遇到心理冲突的时候,趁着这个时间放下手机和父母家人聊聊天,增进情感,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理解,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你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渠道与本班同学、朋友、亲戚寻求帮助,或是专业老师的帮助。

尝试寻找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得过且过。假期很容易让我们“偷懒”,然后在开学又后悔为什么“碌碌无为”。给自己一些尝试,一些想法,动起来,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即使不能经常见面,也可以尝试与同学沟通,或许可以一起“开黑”玩游戏,一起“云追剧”,或者就是普通的聊天、分享生活;尝试理解父母,父母也曾经是青少年,有一个机会可以大家坐下来聊聊父母的过去,或许可以帮你更好地了解父母。人是偏社会性的动物,良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有力保障,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研究已经证明,运动能够提升人体脑内多巴胺的分泌,这一“快乐元素”能帮你感觉更加良好。

在学期结束等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自身的情绪情感变化,当自身感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回避社交等心理和行为表现时,应时刻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心理书籍或专业心理推文、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基础知识等方式,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和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自己通过以上方式均不能有效缓解时,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帮助,希望大家都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暑期生活。



责任编辑|张钰
图文排版|庞莹莹
文字|李婷婷
审核|任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