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财会类专业 授课单位: 会计学院
学时: 76学时 学分:4分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雯、孙明菊、王文竹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孙雯 2020年10月8日
1.课程描述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预算,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为《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综合实训》。
1.2课程理念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的转变,服务目标以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理念亦向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多重目标拓展和提升。“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的共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习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1.3课程设计
1.3.1总体思路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既要突出“管理”与“会计”的融合,又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作为会计的自主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
1.3.2具体设计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从业能力为重点,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以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主,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等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需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边学边做,在完成知识、理论储备的同时,培养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相应岗位对管理会计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教学过程思路如下:
(1)课堂精讲理论。在本课程上教师将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2)课堂案例研讨。以国内外著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为案例组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讨论法完成案例任务,教师适时指导和评价。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
2.2具体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
①掌握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内容。
②掌握战略地图的设计流程和战略地图的实施步骤。
③了解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方法、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④熟悉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及编制原理,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⑤熟悉成本控制的含义,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
⑥掌握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专业能力(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战略管理意义,引导学生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目标和任务。
②通过学习预算管理基本知识,能基本胜任预算管理机构设置和体系构建的工作。
③能够正确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④通过掌握常用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学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熟练的应用。
⑤能够正确评价经济业绩,考核责任单位实绩和成果。
⑥能够对数据进行提炼和计算、建立基本模型。
职业素质目标
管理会计会用到大量的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非常重要,通过教学要首先使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会计人员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管理会计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到,做事要认真、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严于律己。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表1
序号 | 工作任务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时
|
1 | 管理会计概论 | 1.熟悉和理解西方对”管理会计”所作的定义 2.掌握我国”管理会计”的定义 3.熟悉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步骤 4.掌握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内容 | 1.通过学习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和推动管理会计工作 2.通过学习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能构建管理会计概念体系,为以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理论保障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6 |
2 | 战略管理
| 1.熟悉战略管理的含义、特点、原则和战略管理过程。 2.掌握战略地图的设计流程和战略地图的实施步骤 | 1.通过学习理解战略管理意义,引导学生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目标和任务。 2.通过战略地图设计流程和实施的学习掌握,能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制定目标和实施路径,提高企业竞争力。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8 |
3 | 预算管理
| 1.熟悉预算管理的含义、原则、工具方法、应用环境等基本知识 2.掌握预算的类型及其编制的方法 | 1.通过学习预算管理基本知识,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预算管理基本知识,能基本胜任预算管理机构设置和体系构建的工作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8 |
4 | 成本管理 | 1,熟悉成本的概念,了解成本的不同分类 2.理解成本管理的概念及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3.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 1.通过对成本相关概念的学习,充分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成本划分 2.通过学习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使学生了解在不同内外环境下可选择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 3.通过掌握常用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学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熟练的应用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12 |
5 | 营运管理 | 1.熟悉营运管理各个阶段的管理内部 2.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保本点分析的方法 4.掌握目标利润规划的方法 | 1.通过学习营运管理的概念、工具方法及程序,能说出营运管理各个阶段主要的管理内容 2.通过学习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能解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3.通过学习保本点分析的方法,能计算保本点的销售量和保本点的销售额 4.通过学习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计算方法,能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敏感程度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14 |
6 | 绩效管理 | 1.熟悉绩效管理的原则及应用环境 2.掌握关键绩效指标法的计算和应用 3.掌握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 4.掌握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 1.通过对绩效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学习,能够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考核企业绩效管理 3.通过对经济增加值的学习,能够运用经济增加值考核企业绩效管理 4.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学习,能够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设计与管理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12 |
7 |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报告 | 1.熟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2.熟悉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流程 3.熟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程序 4.熟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 1.通过学习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建立和应用该系统以提供信息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 4 |
序号 | 实习项目名称 | 实习内容 | 应达到的技能要求 | 课时 |
1 | 预算管理 | 1.运用滚动预算的基本理论编制企业年度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 能用滚动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分析处理数据,为企业编制科学可行的全面预算。 | 4 |
2 | 成本管理 | 1. 计算案例企业目标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2. 计算分配产品间接费用; 3. 计算各作业中心动因率和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完成以上产品成本的入库结转。 | 能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不同产品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 | 4 |
3 | 营运管理 | 1.计算目标利润销售额和销售量; 2.计算保本销售额和保本销售量; 3.计算公司营业利润和税前利润。 | 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为企业分析计算保本和营利的相关指标。
| 4 |
4.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与编写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选用由高翠莲主编的《管理会计基础》,该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专业教学标准配套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新财经”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全书从管理会计概论、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报告七个方面系统介绍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结合案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基本理论,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每章节后安排同步练习,加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力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4.2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建议每周排课4节次。教学时注意理论结合实践,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加强课前、课后答疑辅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式教学方法。
4.3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4.3.1教学条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3.2师资条件
(1)任课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评价
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次数和质量、课堂讨论情况、平时测试成绩等,实行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60分为及格,满分100分。
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分摊清洁部门的成本给生产部门,以下哪项最可能被用作成本动因?(C)
(A)机器工时
(B)生产个数
(C)占用的平方米面积
(D)直接人工小时
B:多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成本动因的选择至少要考虑的因素是( )(A,C,D,)
(A)成本动因与作业中心消耗资源的相关程度
(B)成本动因的计量可行性
(C)是否可以量化
(D)成本动因的计量性以及计量成本的合理性
C: 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除了产品,服务和设计也可以作为成本对象来核算成.( 对 )
D:计算分析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 A公司明年的预算金额如下所示:
期初存货(产成品) | 10000 |
销货成本 | 400000 |
用于生产的直接材料 | 100000 |
期末存货(产成品) | 25000 |
期初和期末的在产品库存 | 0 |
间接费用预计为直接人工额的两倍。明年的直接人工预算金额应为
6.学习参考资料
1.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到图书馆借阅自学相关书籍。
2. 发挥网络的功能。比如中国管理会计师、中国管理会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