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 授课单位:会计学院
学时:72 学分: 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朝辉 翟红霞 王诗雨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吴玉红2020.10.8
1、 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前置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其后续专业课程主要有《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本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产费用核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知识、能力,能胜任企业对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成本资料,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该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会计专业实现会计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综合会计能力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基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以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选取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明确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设计与成本会计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 “项目、任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学做一体,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总体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项目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1.3.2具体设计
本课程以形成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成本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与成本核算知识和成本分析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成本会计项目的完成中掌握知识,使课程内容与成本会计的职业要求想一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理论,还要通过加大习题量增强实际运用能力。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2.2具体目标
2.2.1正确理解成本的含义,掌握成本计算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2.2能够完成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2.3能够完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2.2.4能够熟悉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熟练运用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方法,分别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
2.2.5能够完成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编制,能够运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分析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根据成本会计工作岗位知识、能力培养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以真实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教学项目并细化为教学任务。
表1 理论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顺序 | 工作任务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时 | |
项 | 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 | 理解产品成本的概念;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熟悉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 理解成本、产品成本的涵义;知道成本会计是干什么的。熟练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方法。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 2 | |
项 | 任 |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掌握材料分配的原理、方法。 | 能进行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正确填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能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 2 |
任 | 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掌握计时、计件工资核算与分配的理论与方法。 | 能进行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正确填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能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2 | ||
任 | 外购动力、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掌握其他费用、折旧费用的计算与分配方法。 | 能进行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正确填制动力费用分配表;能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2 | ||
任 |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实 | 掌握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各种原理及方法。 | 能进行辅助生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进而会填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2 | ||
任 |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 | 能熟练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1 | ||
任 | 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 理解废品损失计算和账务处理的方法。 | 能熟练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2 | ||
任 |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 掌握成本计算的程序,费用分配结转的方法,约当产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 能进行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并能按各种方法进行费用分配,并能把分配结果填入产品成本计算单;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账务处理,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 2 | ||
项 | 全面认识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 掌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 能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 | 2 | |
项 | 产品计算的的品种法 | 掌握品种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 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品种法的核算。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 | 1 | |
项 | 产品计算的分批法 | 掌握分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 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分批法的核算。 | 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 | 1 | |
项 | 产品计算的分步法 | 掌握分步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 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分步法的产品成本核算;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半成品成本还原;编制成本计算单。 | 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 | 1 | |
项 |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 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 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联产品、副产品的核算。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 | 2 | |
项 |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 掌握成本报表编制方法;掌握成本计算完成情况分析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情况分析原理。 | 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能根据有关资料和报表对生产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情况分析。 |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 | 2 | |
合 计 |
|
|
| 24 |
表2 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及课时分配表 | ||||
序号 | 实习项目名称 | 实习内容 | 应达到的技能要求 | 课时 |
1 |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熟悉并掌握各种领料单、退料的填写。 | 1、会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 | 4 |
2 | 人工费用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熟悉并填写工资费用汇总表;掌握工资的计算和分配。 | 1、会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和“提取出职工福利费计算表”。 | 4 |
3 |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实 | 掌握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 | 1、会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费用。 | 6 |
4 |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熟悉并掌握制造费用的内容和特点。 | 1、会通过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制造费。; | 6 |
5 |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 熟悉并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 1、能编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 | 4 |
5 | 品种法的应用 | 熟悉并掌握品种法的内容和特点,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 1、能编制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 | 10 |
6 | 分批法的应用 | 熟悉并掌握分批法的内容和特点,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 1、能编制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 | 4 |
7 | 分步法的应用 | 熟悉并掌握分步法的内容和特点,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 1、能编制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 | 8 |
8 | 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 熟悉并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 1、能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表”。 | 2 |
合 计 |
|
| 48 | |
|
|
|
|
|
4、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与编写原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结合职业技能的要求和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须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把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会计业务的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图文展现应图文并茂。
4.2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建议安排18周,每周4学时,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程44学时,实践课程28学时。
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2、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即学会成本会计业务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4、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4.3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为了增大每堂课的信息容量,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使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小班授课。
5、教学评价
1、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评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闭卷笔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60分为及格,满分100分。
2、期末闭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包括单项选择10%,多项选择20%、判断20%,简答10%,综合题40%。
3、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1)单选
例 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2)多选
例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 )
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B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C 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 D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3)判断
例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4)简答
例 什么是制造费用?它包括哪些内容?
(5)综合题
例 甲企业生产A、B产品,本月发生制造费用84000元,本月A、B产品的生产工时分别3000小时和2000小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配车间制造费用,并作出相关会计分录
六、学习参考资料
1、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到图书馆借阅自学相关书籍
2、发挥网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