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23浏览次数:62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会计信息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授课单位:会计学院

学时:144                                      学分:8                                     编写执笔人:王莉 李丹 邵晓睿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古丽娟   2020年10月8日


1、课程描述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以用友ERP软件为载体,通过模块知识学习和案例技能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能力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及管理软件工作原理,还需要熟练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的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1.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以企业真实案例为依托、分解为若干项目,融入财务、税务、数据分析处理、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结合学院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提炼,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ERP软件为应用平台,按照经济业务的具体要求和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完成企业经济业务处理,并能出具综合成果。

1.3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设计是在对信息化岗位和会计岗位能力的分析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课程标准。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将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团队协同能力、自学钻研能力的培养。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熟练掌握ERP软件财务与供应链的操作;理解软件各模块功能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具体会计业务在各模块中的实际应用操作,工作中能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掌握管理软件维护的基本知识;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并获得资格认证证书。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信息子系统的组成,理解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利用软件准确为企业建立账套、进行财务分工及进行初始参数设置;完成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报表的处理;分析各种采购和付款业务流程,完成其在ERP软件中的处理;分析各种销售和收款业务流程,完成其在ERP软件中的操作。

2.2.2能力目标

1.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的能力。

2.具备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能根据企业实际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账的能力,对人员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具备建立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能力。

3.熟练运用ERP软件进行总账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供应链管理能力。

4.具备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的能力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具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沟通和协调能力,具备协作精神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时

1

会计软件应用基础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熟悉ERP的功能模块;

能够进行企业会计软件的选型;。

了解管理软件市场,对市场常见管理软件做简单介绍;

能够进行用友ERPU8软件安装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练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微课、板书等。

2

 

 

 

 

 

 

2

 

 

 

 

系统管理

了解系统管理的作用及工作功能;

认识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熟练操作企业核算账套的建立;

熟练操作用户管理及权限分配;

具备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熟练操作建立账套、修改账套,增加角色、分配权限,增加用户、修改用户权限,备份账套、恢复账套。

2

3

基本信息和基础档案设置

了解基础档案设置的主要内容;

掌握基础档案设置的方法;

熟练设置各种基础档案;

理解设置基础档案对日常业务处理的影响。

能完成账套所需各类基础档案的录入;

能建立会计科目表的。

2

4

总账系统

了解总账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

了解总账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熟练操作总账系统;

具备账务处理和账簿查询能力。

能设置参数及期初余额录入,自动转账凭证定义;

能输入和处理各种记账凭证 ,完成记账、对账及结账的工作;

具备查账、分析和错账更正的能力。

6

5

薪资管理

了解薪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熟练操作薪资管理子系统;

理解薪资模块初始化设置和期末结转的意义。

能操作工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熟练操作薪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录入并计算工资,成批编辑工资数据,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生成工资费用分摊凭证;

能进行工资账表查询与输出等工资模块期末处理。

4

6

固定资产管理

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能够熟练进行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的操作;

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过程及操作方法;

熟悉固定资产月末转账、对账及结账的操作方法。

能进行固定资产初始设置及原始卡片录入;

能进行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评估处理的操作及固定资产批量制单处理;

能进行固定资产期末处理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对账及结账操作。

4

7

应收款管理系统

了解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

具备在电算化环境下的应收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

能控制参数设置、科目设置、坏账准备设置、账期内账龄区间设置,录入期初余额等操作;

能完成日常业务操作录入、审核销售发票,制单处理,代垫运费应收单的处理;

能完成收款单录入、审核并制单,进行单据核销,转账业务处理,票据管理,坏账处理及制单,单据及账表查询;

能分析期末结账及应收账表统计。

6

8

应付款管理系统

了解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

具备在电算化环境下的应付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

熟练控制参数设置、科目设置,录入期初余额等操作;

能完成日常业务操作录入、审核采购发票、运费发票并生成凭证;

能进行付款单录入、审核并制单,进行单据核销,转账业务处理,票据管理,单据及账表查询;

能分析期末结账及应付账表统计。

6

9

总账系统月末处理及UFO报表管理系统

熟悉总账期末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UFO报表的功能及基本概念;

熟悉财务报表的操作流程;

熟练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

能够使用报表系统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

能进行总账系统期末处理,进行期间损益结转、对账、月末结账;

能进行自定义报表及利用模板生成报表。

4

10

供应链初始设置

理解供应链期初数据之间的关系;

掌握供应链管理各系统的初始设置;

具备供应链系统初始化的能力。

能进行采购管理系统初始化参数设置、期初余额录入、期初记账操作;掌握销售管理系统初始化参数设置、期初余额录入;

能完成存货核算系统参数设置、存货科目、对方科目设置、期初余额录入;

能完成库存管理系统初始化参数设置、余额录入。

2

9

采购管理系统

了解企业采购业务的流程;

熟悉采购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掌握常见采购业务的处理流程;

熟练查询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等。

能进行普通采购业务流程操作 ;

能完成典型采购业务如现付业务、非合理损耗业务、超订单收货业务、暂估业务、单到货未到业务、退货业务、代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操作;

能进行账表单据查询及期末处理。      

6

10

销售管理系统

了解销售管理的功能和作用;熟悉常见销售业务的处理流程;

熟练掌握销售业务操作步骤;具备信息化环境下销售业务的处理能力。

熟练普通销售业务操作流程;

掌握典型销售业务处理如现款交易、现结业务、预收业务、销售退货业务、委托代销业务、分期收款业务、直运业务;

账表查询及期末处理。

6

11

库存管理系统

了解库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熟悉各种库存业务的处理流程;

熟练操作库存管理系统;

具备信息化环境下库存管理能力。

能完成库存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材料领用业务、产成品入库业务、调拨业务、不合格品处理、盘点业务;

能进行账表查询及期末处理。

4

12

存货核算系统

了解存货核算的主要功能;

熟悉各种存货核算业务的处理流程;

熟练操作存货核算业务;

具备信息化环境下存货管理的能力。

能进行存货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单据记账、生成凭证、对账、账表查询等。

4

 

2

序号

实习项目名称

实习内容

应达到的技能要求

课时

1

建立企业核算体系

建立账套、财务分工、基础档案设置

熟练操作系统管理模块及总账系统基础信息设置,理解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6

2

总账系统

总账系统参数设置及期初余额录入,自动转账凭证定义;输入和处理各种记账凭证 ,完成记账、对账及结账的工作。

熟练总账系统各项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具备查账、分析和错账更正的能力,完成实训项目。

10

3

薪资管理

参数设置、工资项目、工资计算公式设置、计提工资

熟练工资系统各项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6

 

 

4

 

 

固定资产管理

 

参数设置、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

 

熟练固定资产系统各项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6

5

应收款管理

参数设置、日常业务操作、单据录入、审核并制单,进行单据核销,转账业务处理,票据管理,坏账处理及制单,单据及账表查询;期末结账及应收账表统计分析

熟练应收款管理系统各项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8

6

应付款管理

参数设置、日常业务操作、单据录入、审核并生成凭证;进行单据核销,转账业务处理,票据管理,单据及账表查询;期末结账及应付账表统计分析。

熟练应付款管理系统各项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8

7

总账系统期末处理与报表管理

进行期间损益结转、对账、月末结账;编制自定义报表及利用模板生成报表。

熟练UFO报表管理系统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4

8

采购管理

初始设置,普通采购业务处理、典型采购业务处理如暂估业务、非合理损耗、退货、代管采购业务等

熟练采购管理系统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10

9

销售管理

初始设置,普通销售业务、典型销售业务处理如销售退货业务、委托代销业务、分期收款业务、直运业务等

熟练销售管理系统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10

10

存货和库存管理

出入库存管理、存货成本核算

熟练存货和库存管理系统操作,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完成实训项目。

4

11

综合实训

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

18

 

4.实施建议

4.1实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将职业项目分解成若干典型活动,按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和岗位操作程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组织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程以ERP财务供应链一体化(用友U8V10.1)为基础的教材。

教材有以下主要特点:

1. 贴近企业实际,该教材副主编为企业主管人员,有丰富的信息化实施和应用经验,书中力求还原企业真实应用。

2. 任务驱动,强调业务流程:本教材采用任务驱动制,以会计工作过程的真实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 配套资源丰富,可操作性强:包括教学课件、参考答案、实验账套、操作视频等。

4.2教学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安排为144学时,共36周,计划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每周学时为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学时为4学时开设。本课程要求学生上机操作,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化等教学手段。课程应尽量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行动学习方法,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以用户的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通过案例或项目引例导入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企业调研,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小组讨论、实训项目成果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文案等综合能力

4.3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 专任教师: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备组织课堂和课堂设计的能力;能够讲授本课程的业务知识;具有ERP系统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ERP软件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任期累计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 兼职教师:主要聘任财务软件公司业务骨干具备课堂知识组织和掌控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

3. 实验教学条件:本课程使用会计信息管理实训室上课,配备黑(白)板、服务器、投影设备、计算机1人/台,WiFi覆盖,安装相关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具备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方便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开放校内的多媒体机房,多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时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实习,了解熟悉真实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

多方收集课件ERP供应链实施教程等演示录像、各种抽象概念的动画案例、图片案例等,并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试题库、技能操作题库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

充分利用学院的数字化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展示各类教学资源。开设网络论坛,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促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空间。

5.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采取百分制考试,总成绩分值分配如下

1. 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占总成绩的40%;其中作业要求不少于6次,测验以上机操作为主,考察学生对具体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以及解决业务实际应用的能力。

2. 期末考核:以实训的形式考核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应用,占总成绩60%。

6.学习参考资料

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实验教材。

1.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到图书馆借阅自学相关书籍。

2.发挥网络的功能,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资源自学。

 

上一篇:下一篇: